笔趣阁 >> 其它小说 >> 外戚崛起(书号:115719

章节目录 第五章 封赏还是处罚?

作者:大漠蓝天
    我们都知道,但凡是人,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,越是能力大的人,性格的缺陷有可能越是突出。

    陈汤也不例外,应该是由于从小家庭非常穷的原因,他对钱有种异乎寻常的执着,哪怕做官后生活条件好了,也是逮着机会就搂钱,他把大军缴获的财物据为了己有,这也为他以后的悲惨生活埋下了伏笔。

    咱们熟知的《亮剑》中李云龙性格和陈汤非常相似。对比一下:

    一、善于抓时机。李云龙不请示上级,还瞒着政委赵刚出兵缴获了万家镇皇协军的军马,还对着赵刚一通歪理成功将赵刚拉入了自己的阵营。陈汤不请示直接出兵,一通威胁也将后知后觉的甘延寿捆绑到了一起。

    二、善于敛财。李云龙一贯的作风就是多吃多占,楚云飞给炮营物资抢了。楚云飞叛乱的主力一营,被李云龙搂草打兔子,运回了自己团部。还跑到边区军工厂死皮赖脸的要来了手榴弹。陈汤打败了抢劫乌孙国的康居副王,把牲畜、财务充成了军队的物资,抢劫的郅支单于的财务也全部占有了。

    三、多次起落。李云龙长征的时候纵兵抢粮,从团长变成了伙夫,因为战场抗命,免职成了被服厂厂长开始绣花,后来又被免了独立团团长成了一营营长等等。陈汤因为没去给父亲守孝免了职,打败郅支单于后又因为匡衡弹劾免职,王凤提拔后,又因为敛财受贿多次免职。

    公元前35年,甘延寿、陈汤得胜的消息传到朝廷,皇帝和大臣们都懵了。

    本来就是让你去为西域的混乱局面背锅的,再加上你假传圣旨,到时候该杀头的杀头、该抄家的抄家、该流放的流放,整完收工,我们继续混我们的日子,皆大欢喜。

    哪知这两个家伙不安常理出牌,私自带兵出去旅游一圈回来,还带了点纪念品(郅支单于的脑袋)回来,看来不做做样子奖励一下是不行了。

    怎么奖励?这是个问题。

    对于纪念品,虽然匡衡认为不应该再展览了,可王商等人坚定地认为郅支单于活着的时候不听话,不但不来拜见,还到惹事生非。

    现在死了就由不得他了,不说来个全国巡演,至少也要把脑袋挂在长安的旗杆上十天,让他亲眼看看大汉京城的风景,感受感受京城的繁荣,顺带着敲打一下其他的属国使节,让他们知道得罪大汉的下场。

    死了的人处理完了,活着的人怎么办?是封赏还是下大狱?

    对于奖赏甘延寿、陈汤,奭皇帝内心是愿意的,他虽然软弱,但不无知,知道这是盖世奇功,毕竟无论下属干出多大的成绩,都是在他这个老板的英明领导下,也是给自己脸上贴金的事儿。

    封赏了他们,显得自己知人善任,奖罚分明,更显示出了自己的英明领导。

    但石显、匡衡不这样认为,他俩觉得郅支单于跑到了西域,已经不是什么单于了,说他是流寇都有点高看了他,既然是流寇,那甘延寿和陈汤就是剿了一伙土匪,杀了个山大王。

    剿匪这个工作本来就是他俩的职责所在,维护一方治安嘛,能有多大的功劳。

    更何况这两个家伙不请示朝廷,假传圣旨擅自调动军队,这么大的罪,不杀头就已经偷着乐了。

    要是再封赏,体统何在?规矩何在?脸面何在?

    以后要是官员都跟着他俩学,想干就干,没一点规矩,那国家还怎么治理?这个头可不能开。

    总结起来就是,能力是有的、尽职是有的、错误也是有的、功劳是没有的。

    鉴于这两人的反对,本来要大肆封赏的奭皇帝改变了主意,毕竟事情已经干完了,不用再顾虑甘延寿、陈汤的感受了,雷霆雨露皆是天恩,给多少都是我这个老板说了算,你们要是不乐意,也无所谓。

    最后两人勉强封了侯,各自得了一个安慰奖,授予了一个校尉的职位完事。

    石显和匡衡反对是有原因的。

    石显是个时刻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人,秉持的原则就是无论你是谁,无论你干了多大的事,只要得罪我,我就找机会整死你,即使整不死也不会让你好过,他反对二人封赏的原因是曾经想把自己的姐姐嫁给甘延寿,被甘延寿给拒绝了,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,寻机报复,而陈汤纯粹是殃及了池鱼。

    匡衡反对的原因就多了,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两个字—权利。按理说,他和陈汤都是寒门出门,从小都是恨不得一个馒头吃八天的人,更应该同病相怜。

    可匡衡奉行江湖不是打打杀杀,是人情世故的原则。自己刚刚接任之丞相的位置不久,面对满堂的世家公卿,地位岌岌可危,急需石显的支持,必然要和石显保持一致,后来的从政生涯中也是一只在依附石显,结党营私,对于石显盘剥百姓、加重赋税徭役的行为,匡衡也权当看不见,甚至还谄媚夸赞石显是“本朝第一能臣”。

    陈汤既有能力,又学识渊博,写得一手好文章,跟自己擅长的吃饭本事又冲突,必然获得皇帝的青睐,自己将丧失皇帝的专宠,是一个潜在的威胁。万一陈汤获得高位,必然威胁自己的地位,势必形成新的竞争对手,所以打压你没商量。

    随着郅支单于的覆灭,汉朝西北边疆的威胁剪除,但仍然有一支较大的匈奴势力,存在潜在的威胁,这时候一个女人的出现,为汉朝边疆迎来了60年无战事的和平局面。

    【昭君出塞】

    公元前33年,匈奴剩余的一支较大势力呼韩邪单于来朝见,向汉朝求亲,奭皇帝推脱不过,一想到匈奴那山高皇帝远的地方,心里百般不愿意。

    不嫁吧,面子上过不去,嫁吧,又舍不得自己的女儿。

    那就嫁别人的女儿吧!

    王昭君,生于公元前52年,名嫱,字昭君,南郡秭归(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)人,与貂蝉、西施、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。

    公元前38年,以民间女子的身份被选入掖庭,成为了一名宫女。

    同样是待在掖庭,王政君仅仅一年的时间就迎来转机,一跃成为了太子妃。王昭君却是苦等五年,不仅没有等到任何机会,甚至于连皇帝的面都没见过一次。

    真是同样的人生,不一样的命运!

    既然皇帝不给机会,就自己创造机会!

    王昭君主动请缨,自愿远嫁匈奴。

    当奭皇帝在欢送仪式上见到“峨眉绝世不可寻,能使花羞在上林”王昭君的时候,肠子都悔青了,可现在后悔了也没办法,毕竟已经答应匈奴单于了,总不能自己打自己嘴巴子吧。

    奭皇帝是不可能让自己受委屈,找了一个发泄的办法,杀了当时给王昭君作画的宫廷画师毛延寿。

    原来由于入宫的宫女太多,奭皇帝命令画师给每位宫女作画,他按照画册宠幸。

    这就给了画师毛延寿发财的机会,给了钱就画的漂亮,越多越漂亮。王昭君因为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,被故意画丑了,因此始终没有和奭皇帝见面的机会。《西京杂记》

    王昭君出嫁的当日,也是毛延寿命丧黄泉之时。

    王昭君出塞后,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,汉匈两家一直保持了友好和睦关系,汉匈长达150年的冲突,犹如一曲雄壮的交响乐,而昭君出塞则好似一个完美的“休止符”。

    她把中原的文化传授给匈奴人,加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,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
    公元前33年,奭皇帝长年累月的酒色生活,终于掏空了他的身体,逐渐病入膏肓,躺在床上时而清醒、时而糊涂,眼看没几天活头了。

    一场围绕着皇位的争夺战悄然展开了……

    我们来看看对战的双方:

    甲方:傅昭仪、其子刘康等。

    乙方:王政君、太子、王凤、史丹等。

    按理说,皇帝驾崩,太子登基,天经地义。可无数事实证明,事在人为,事实往往是被人所左右的,凭空会出现很多变数。

    这个人就是前面提到的“心机婊”傅昭仪。

    傅昭仪得知奭皇帝没几天活头了,立马隔绝了奭皇帝和太子、大臣之间的联系,奭皇帝的守卫和太监都换成了自己的亲信,太子每次面见都被侍卫拦在了殿外,连老爹是死是活都不知道。

    第一局,傅昭仪胜利。

    傅昭仪发动亲情攻势,和儿子刘康寸步不离的守在奭皇帝身边端屎端尿、送茶送水,奭皇帝清醒的时候还要给自己加戏,抹几滴眼泪,干嚎几声。太子依旧见不到奭皇帝。

    第二局,傅昭仪胜利。

    我们都有过生病的体验,知道生病的时候,人是最脆弱的。

    这种脆弱来源于身体的痛苦和对病情的不确定性形成的惶恐。随着意志力的下降,会想念亲人爱人及所有在乎的人,不自觉就会胡思乱想,更会激发内心深处的孤独感。

    因此,如果诸位有追不到的女神男神,不妨趁他们生病的时候试试,也许事半功倍。

    在傅昭仪不懈的努力下,胜利开始向她挥手了。

    奭皇帝叫来尚书,让其查询当年汉景帝废太子刘荣改立胶东王(汉武帝刘彻)的事情,尚书回奏后。奭皇帝道:武帝雄才大略,开创了我汉室霸业,可见,另立太子不是坏事。

    至此,傅昭仪的谋划终于看见了胜利的曙光,只要奭皇帝再坚持几天,稍微好转,就可以宣布了。

    如果不出意外,下一任大汉王朝的主宰将是他的儿子,刘康。

    可意外偏偏出现了,因为一个人的存在。

    这个人叫史丹。

    其实对于大臣来说,无论是刘康、还是刘骜(太子)、还是刘张三、刘王五当皇帝都是一样的,毕竟转来转去都是刘家的天下,自己不过是一个打工仔而已,只要肯吃苦就有吃不完的苦。

    史丹恰恰不这样想,他想的是富贵险中求。

    史丹,时任驸马都尉(不是驸马,是给皇帝管马车的)、兼任侍中(随时能见皇帝),使得他大下本钱,拿着自己的脑袋为太子争取皇位的原因,是他的另外一层身份,太子的老师。

    史丹在卫尉王凤(太子的舅舅)掩护下,避开傅昭仪的眼线,进了奭皇帝的寝宫,用装惨的方式上演了一场经典的哭戏:

    只见奭皇帝脸色蜡黄,气若游丝的昏睡着。

    史丹:跪在奭皇帝床前,一边重重的磕头,一边放声大哭。

    奭皇帝:爱卿不要悲伤,朕没事的。(以为在哭他)

    史丹:继续磕头痛哭,头上脸上全是鲜血。(真正的下了血本)

    奭皇帝:感动中……(还以为在哭他)

    史丹:皇上,臣为了大汉的江山社稷,冒死进谏!(看,不是哭他吧)

    奭皇帝:有什么事就说吧。

    史丹:外面流言四起,传言皇上要废了太子,立刘康为太子。这万万不可啊。太子是嫡长子,其尊号家喻户晓。天下人都认定他才是大汉的继承人啊。

    奭皇帝:沉默不语,死死的盯着一脸泪和血,还在不停磕头的史丹。

    史丹:如果真的立刘康为太子,不仅臣会死谏,公卿百官和所有百姓都会冒死为太子谏言,那样会引起天下动乱的(多少有点威胁的意思)。我请求皇上先赐我死,为群臣和百姓作死谏的表率。(真豁得出去)

    奭皇帝猛然惊醒,他是昏庸,并不是傻。吃喝玩乐也好、宠幸宦官也好,不理朝政也罢,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刘姓是皇帝的基础上,因为废立太子而导致政局动荡,甚至于丢了刘姓江山,死后也无颜面见刘氏先祖。更何况,都要死了,谁当皇帝都是他的儿子,那就这样吧。

    这一局,太子完胜。

    事实证明,政治斗争可不是三局两胜制的拔河比赛,刘邦的例子告诉我们,谁先赢了不重要、赢多少次也不重要,重要的是最后一次赢的人。

    傅昭仪在这次斗争中完败,随着奭皇帝的去世,跟随其子定陶恭王刘康回到封国定陶,不过属于她的故事依旧没有结束,十五年后她将再次登上历史的舞台,搅动历史的风云。